首页 » 电视剧 » 韩国剧 » 毕业

  • 毕业

    毕业连载中 连载到8集

    年份:2024 类型:韩国剧

    主演:郑丽媛,魏嘏隽,苏珠妍,申柱协,吴万锡,李圭成,徐正妍,张素妍,尹福仁

    导演:安畔锡

    地区:韩国

    语言:韩语

剧情简介

讲述老练的学院教师徐惠珍(郑丽媛饰)与时隔十年回来打乱她内心又胆大妄为的弟子李俊浩(魏嘏隽饰)之间隐秘又甜蜜的现实罗曼史。文/关关  现在是凌晨四点,我吃了一盒泡面,在此之前,我关掉灯,戴上耳机,花了完整的两个小时看完了《毕业》。本来片子中出现的每一个场景我都看了不下二十遍,冬子每天拍完之后我会把素材拿来看一看,他做后期的时候我也是在旁边剪完一段看一段,都快把所有字幕背出来了。      我觉得再看我就要吐了。现在我吃饱了,没有吐,好像也有力气说话了。      首先,我称它是一部纪录片,不是一个几分钟的视频,看完它需要浪费一点时间。其次,它叫《毕业》,片名多么煽情啊,可惜这是部超级大闷片,毕业生不要被这个名字骗了,在里头是找不到共鸣的。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准大四,冬子说想要拍一部纪录片,跟拍几组大四的学生,记录他们一年的生活状态,等毕业的时候看看这一年他们身上发生的变化。当时的计划很宏伟,想要拍下所有毕业生的普遍状态,包括文科的工科的理科的,考研的、考证的、找工作的、不知道要干什么的。如果这个计划能实施的话,也许可以做成一部电视连续剧,也许能让很多毕业生在里头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且痛哭流涕。哈,反正没拍成,就准许我这么意淫一下吧。      前半年我们有两部机子,还有皓杨。我们曾让拍摄对象站在黑板前说出他们对于大四的安排,一年后拿出来与现实做个比较。很不幸后来硬盘坏了,数据全部丢失,包括这几段十分珍贵的素材。再加上那阵子冬子导演沉迷于FM,拍得懒懒散散,片子几乎流产。      过年回来,冬子说不行了,要重新开始,现在只有他一个人,一台机子,根本没有办法跟拍很多人,只能挑几个拍。于是排除了一部分人,也有一些人自己退出了,最后剩下的,就是片子中出现的这三位主角。      故事是他们的,所有事件的发生都不可能事先安排,也不可能重来一条。我们只负责记录,而且记录下的也只是其中一部分,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更少了。这曾让我对纪录片这个东西产生质疑,究竟纪录片能记录下什么?我们根本不可能通过影像将一个人或一件事完整地摆在你的面前,那这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好吧,我们不谈意义。也不谈这部片子有什么主题,它就是在说三个大学生在临近毕业的一段时间里都干了什么、吃了什么、想了什么、去了哪里,赞同也好反对也罢,事情就是这么发生了。做后期剪辑之前,冬子很失落地告诉我片子可能站在基耶斯洛夫斯基、达内兄弟甚至吴文光的后面,不可避免地有他们的影子,我就知道完蛋了,这片子的节奏一定会缓慢地叫人抓狂,也赚不到一滴眼泪。      果然,片子又臭又长。剪辑过程中冬子几度崩溃,三番两次想撒手不干,剪完之后更是空虚绝望,企图要毁掉这部片子,他对自己的作品永远不满意。我多次以死相逼,总算把它留了下来……好吧,这句是瞎掰的。      其实我是想说,这里面有我很喜欢的气味流动,所以我想留住它。      赵群盘下饭店实属偶然,瞒着家里人,房租是东拼西揍借来的。起初当然是满怀希望,鞭炮声中出现店里焕然一新的场景,不热闹,但让我觉得是个新的开始。她在学校门口发优惠券拉客,镜头很长,她拨弄着手中的卡片,不说话,就这么张望着,很无助。算算帐,钱不知道哪里去了,长时间的沉默。刷牙洗脸,打理好自己,跟家里人说一切都好,然后一个人站在店门口抽烟,背影凄凉。房租被骗,钱要不回来,我很喜欢出租车一直开的那段,她说话的声音出现,她的夜生活,唱着《公路之歌》,一直往南方开。      其实镜头外她有好几次情绪的崩溃,但生活总要继续。      去南京面试,在很郊外的地方找到这个据说很高级的公司,站在楼底下一脸失望。找饭店经手人谈判,谈不拢,表情尴尬。变卖店里的东西,很便宜的价格卖出去,还是脸部特写,是气愤。店里做最后的清扫,小孩子从空荡荡的屋子里跑出去,冷冷清清的。      赵群最后留在了无锡,做销售,来钱快,挣了钱得先还债,这是我们看不到的了。可能因为她是与我最亲近的,所以她在片子里留给我的都是熟悉的表情和细微的小动作。她毕业前最后的状态是看看电视,炒炒菜,从头到尾,她一直都是一个人,孤零零的。      周星彤说不上有什么故事,她在恋爱,她的生活细密宁静。跟女朋友窝在宿舍看电影,女朋友给她剥栗子;去常州看李志,两个人的背影温柔;去杭州考雅思,在房间里斗斗嘴聊聊家常。跟所有的情侣一样,却又不一样,她们是她们。      周星彤的焦虑在于毕业之后就要面对分离,以及将来不知该如何解决的婚姻。所以在毕业之前仅剩的时间里,她们一直在一起,吃吃喝喝走走玩玩,给我的感觉好像是对未来毫无把握,就趁现在尽情狂欢,这样说也许有些严重。她是一个十分诚实的人,没有虚伪,采访的时候问什么答什么,毫无保留,包括她的家庭、她的妥协、她的担忧、她的打算,我觉得她是对这个世界完全没有戒备的人。      某些方面来讲,她是幸运的,起码她不必为生计担忧,很多毕业生面对的问题她轻易地躲避了过去,但同时,她遇到的问题也是大多数人面对不了的。我不知道她们最终会有一个怎样的结果,惟有祝福。好在,在这部片子里,她们一直是两个人,也让这部惨烈的片子显得温馨了一点。      永振出现的时候总是热热闹闹的一群人。说起毕业演出的时候嘻嘻哈哈的,没事儿就调侃老蔡。等到真正开始筹备的时候,他在乐队中的决策地位开始突出,做海报时提出创意,现场准备时他是领导,指挥成员布置舞台,要求大家保持心态。我非常非常喜欢那场黑白的演出,舞台上永振多么张扬潇洒。听台下的观众一起合唱,一起尖叫,疯狂地投入地,我就想跟着一起喊叫。我能在里头感受出一种属于青春的躁动不安,需要释放需要发泄。庆功宴上永振一杯一杯喝,拉着老蔡说一起留下,年轻时候的兄弟,跟年轻时候的恋爱一样单纯。      回到现实,该考虑生计了,永振在招聘会上茫然无措,淹没在人群里再也找不出一丝舞台上的风光。有时候我会想象永振这么一个意气风发的人居然穿得笔挺坐在办公室里做文案,就觉得特别难受。他现在还在琴行教吉他,认真地耐心地。暑假学琴的人比较多,还能糊口,虽然我不知道他那份稳定的工作究竟什么时候能找着,但我知道他一定会去找。他是个踏踏实实的人。      朱天文说电影是导演的,但这部片子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属于上面三个人的。导演只是给了片子一个结构和整体气氛。      导演能力有限,拍摄器材也少得可怜,声音、画面上的硬伤根本没办法解决,所以这部片子有很多毛病。冬子剪完后跟我说,他再也不一个人做片子了,要是皓杨在该多好。他是怪自己舍不得对片子做减法,以至于最后的成片如此冗长。      他说这话的时候我突然就想到了《赛德克•巴莱》,我是先看了它的幕后制作纪录片,再看的电影。《赛德克•巴莱》也是分了上下部,而且相当冗长拖沓,在结构上甚至都有些混乱,但我完全不忍心去批评它,因为片子拍得太艰辛,导演倾注了太多的感情,所以他舍不得删减。我觉得冬子大概也遇到了差不多的情况。      至于做这部片子的辛苦,我倒觉得还好。反正在我看来,全部器材也就一架相机、两个镜头、一部小录音机,看冬子扛来扛去也不是很重。熬夜什么的我都不好意思说他,明明剪片子没时间了还天天欧洲杯呢。只是这一年我们没有任何收入,花了家里不少钱,很惭愧。      影片结尾冬子终于把自己放进这部片子了,他说“等等我”,是的,他做这部片子的时候好像忘了自己也大四毕业了,他进入毕业生的角色似乎比我们慢了一拍,他得赶上我们。      他也要找工作养家糊口了。如果说世界上有理想这么个东西,又如果说电影是冬子的理想,那么要让这个理想纯粹的话,就必须呵护它,供养它。所以冬子选择低头工作,挣钱养活自己和电影,没有高举着理想做一个为艺术献身的无业游民。      对我来说,这部片子结束了,我的大学才跟着结束。我要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待业青年行业中去寻找饭碗,而冬子还会继续摆弄他的相机然后穷三代,下一个片子也许什么时候就出生了。      不过他说,他再也不想拍纪录片了。我真的很欣慰,我非常非常希望他学会偷懒,也非常非常害怕他过于热情以致透支了自己的生命,这实在是太累了。8月4日

毕业影评

文/关关  现在是凌晨四点,我吃了一盒泡面,在此之前,我关掉灯,戴上耳机,花了完整的两个小时看完了《毕业》。本来片子中出现的每一个场景我都看了不下二十遍,冬子每天拍完之后我会把素材拿来看一看,他做后期的时候我也是在旁边剪完一段看一段,都快把所有字幕背出来了。      我觉得再看我就要吐了。现在我吃饱了,没有吐,好像也有力气说话了。      首先,我称它是一部纪录片,不是一个几分钟的视频,看完它需要浪费一点时间。其次,它叫《毕业》,片名多么煽情啊,可惜这是部超级大闷片,毕业生不要被这个名字骗了,在里头是找不到共鸣的。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准大四,冬子说想要拍一部纪录片,跟拍几组大四的学生,记录他们一年的生活状态,等毕业的时候看看这一年他们身上发生的变化。当时的计划很宏伟,想要拍下所有毕业生的普遍状态,包括文科的工科的理科的,考研的、考证的、找工作的、不知道要干什么的。如果这个计划能实施的话,也许可以做成一部电视连续剧,也许能让很多毕业生在里头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且痛哭流涕。哈,反正没拍成,就准许我这么意淫一下吧。      前半年我们有两部机子,还有皓杨。我们曾让拍摄对象站在黑板前说出他们对于大四的安排,一年后拿出来与现实做个比较。很不幸后来硬盘坏了,数据全部丢失,包括这几段十分珍贵的素材。再加上那阵子冬子导演沉迷于FM,拍得懒懒散散,片子几乎流产。      过年回来,冬子说不行了,要重新开始,现在只有他一个人,一台机子,根本没有办法跟拍很多人,只能挑几个拍。于是排除了一部分人,也有一些人自己退出了,最后剩下的,就是片子中出现的这三位主角。      故事是他们的,所有事件的发生都不可能事先安排,也不可能重来一条。我们只负责记录,而且记录下的也只是其中一部分,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更少了。这曾让我对纪录片这个东西产生质疑,究竟纪录片能记录下什么?我们根本不可能通过影像将一个人或一件事完整地摆在你的面前,那这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好吧,我们不谈意义。也不谈这部片子有什么主题,它就是在说三个大学生在临近毕业的一段时间里都干了什么、吃了什么、想了什么、去了哪里,赞同也好反对也罢,事情就是这么发生了。做后期剪辑之前,冬子很失落地告诉我片子可能站在基耶斯洛夫斯基、达内兄弟甚至吴文光的后面,不可避免地有他们的影子,我就知道完蛋了,这片子的节奏一定会缓慢地叫人抓狂,也赚不到一滴眼泪。      果然,片子又臭又长。剪辑过程中冬子几度崩溃,三番两次想撒手不干,剪完之后更是空虚绝望,企图要毁掉这部片子,他对自己的作品永远不满意。我多次以死相逼,总算把它留了下来……好吧,这句是瞎掰的。      其实我是想说,这里面有我很喜欢的气味流动,所以我想留住它。      赵群盘下饭店实属偶然,瞒着家里人,房租是东拼西揍借来的。起初当然是满怀希望,鞭炮声中出现店里焕然一新的场景,不热闹,但让我觉得是个新的开始。她在学校门口发优惠券拉客,镜头很长,她拨弄着手中的卡片,不说话,就这么张望着,很无助。算算帐,钱不知道哪里去了,长时间的沉默。刷牙洗脸,打理好自己,跟家里人说一切都好,然后一个人站在店门口抽烟,背影凄凉。房租被骗,钱要不回来,我很喜欢出租车一直开的那段,她说话的声音出现,她的夜生活,唱着《公路之歌》,一直往南方开。      其实镜头外她有好几次情绪的崩溃,但生活总要继续。      去南京面试,在很郊外的地方找到这个据说很高级的公司,站在楼底下一脸失望。找饭店经手人谈判,谈不拢,表情尴尬。变卖店里的东西,很便宜的价格卖出去,还是脸部特写,是气愤。店里做最后的清扫,小孩子从空荡荡的屋子里跑出去,冷冷清清的。      赵群最后留在了无锡,做销售,来钱快,挣了钱得先还债,这是我们看不到的了。可能因为她是与我最亲近的,所以她在片子里留给我的都是熟悉的表情和细微的小动作。她毕业前最后的状态是看看电视,炒炒菜,从头到尾,她一直都是一个人,孤零零的。      周星彤说不上有什么故事,她在恋爱,她的生活细密宁静。跟女朋友窝在宿舍看电影,女朋友给她剥栗子;去常州看李志,两个人的背影温柔;去杭州考雅思,在房间里斗斗嘴聊聊家常。跟所有的情侣一样,却又不一样,她们是她们。      周星彤的焦虑在于毕业之后就要面对分离,以及将来不知该如何解决的婚姻。所以在毕业之前仅剩的时间里,她们一直在一起,吃吃喝喝走走玩玩,给我的感觉好像是对未来毫无把握,就趁现在尽情狂欢,这样说也许有些严重。她是一个十分诚实的人,没有虚伪,采访的时候问什么答什么,毫无保留,包括她的家庭、她的妥协、她的担忧、她的打算,我觉得她是对这个世界完全没有戒备的人。      某些方面来讲,她是幸运的,起码她不必为生计担忧,很多毕业生面对的问题她轻易地躲避了过去,但同时,她遇到的问题也是大多数人面对不了的。我不知道她们最终会有一个怎样的结果,惟有祝福。好在,在这部片子里,她们一直是两个人,也让这部惨烈的片子显得温馨了一点。      永振出现的时候总是热热闹闹的一群人。说起毕业演出的时候嘻嘻哈哈的,没事儿就调侃老蔡。等到真正开始筹备的时候,他在乐队中的决策地位开始突出,做海报时提出创意,现场准备时他是领导,指挥成员布置舞台,要求大家保持心态。我非常非常喜欢那场黑白的演出,舞台上永振多么张扬潇洒。听台下的观众一起合唱,一起尖叫,疯狂地投入地,我就想跟着一起喊叫。我能在里头感受出一种属于青春的躁动不安,需要释放需要发泄。庆功宴上永振一杯一杯喝,拉着老蔡说一起留下,年轻时候的兄弟,跟年轻时候的恋爱一样单纯。      回到现实,该考虑生计了,永振在招聘会上茫然无措,淹没在人群里再也找不出一丝舞台上的风光。有时候我会想象永振这么一个意气风发的人居然穿得笔挺坐在办公室里做文案,就觉得特别难受。他现在还在琴行教吉他,认真地耐心地。暑假学琴的人比较多,还能糊口,虽然我不知道他那份稳定的工作究竟什么时候能找着,但我知道他一定会去找。他是个踏踏实实的人。      朱天文说电影是导演的,但这部片子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属于上面三个人的。导演只是给了片子一个结构和整体气氛。      导演能力有限,拍摄器材也少得可怜,声音、画面上的硬伤根本没办法解决,所以这部片子有很多毛病。冬子剪完后跟我说,他再也不一个人做片子了,要是皓杨在该多好。他是怪自己舍不得对片子做减法,以至于最后的成片如此冗长。      他说这话的时候我突然就想到了《赛德克•巴莱》,我是先看了它的幕后制作纪录片,再看的电影。《赛德克•巴莱》也是分了上下部,而且相当冗长拖沓,在结构上甚至都有些混乱,但我完全不忍心去批评它,因为片子拍得太艰辛,导演倾注了太多的感情,所以他舍不得删减。我觉得冬子大概也遇到了差不多的情况。      至于做这部片子的辛苦,我倒觉得还好。反正在我看来,全部器材也就一架相机、两个镜头、一部小录音机,看冬子扛来扛去也不是很重。熬夜什么的我都不好意思说他,明明剪片子没时间了还天天欧洲杯呢。只是这一年我们没有任何收入,花了家里不少钱,很惭愧。      影片结尾冬子终于把自己放进这部片子了,他说“等等我”,是的,他做这部片子的时候好像忘了自己也大四毕业了,他进入毕业生的角色似乎比我们慢了一拍,他得赶上我们。      他也要找工作养家糊口了。如果说世界上有理想这么个东西,又如果说电影是冬子的理想,那么要让这个理想纯粹的话,就必须呵护它,供养它。所以冬子选择低头工作,挣钱养活自己和电影,没有高举着理想做一个为艺术献身的无业游民。      对我来说,这部片子结束了,我的大学才跟着结束。我要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待业青年行业中去寻找饭碗,而冬子还会继续摆弄他的相机然后穷三代,下一个片子也许什么时候就出生了。      不过他说,他再也不想拍纪录片了。我真的很欣慰,我非常非常希望他学会偷懒,也非常非常害怕他过于热情以致透支了自己的生命,这实在是太累了。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