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剧 » 国产剧 » 一个都不能少

  • 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已完结 共36集

    年份:1999 类型:国产剧 剧情,喜剧

    主演:魏敏芝,张慧科,田正达,白玫

    导演:张艺谋

    地区:中国

    语言:汉语普通话

剧情简介

一个都不能少日前,看了CCTV的《小崔说事》有关采访电影《一个都有不能少》主演魏敏芝的节目,引发了兴趣,便上网搜索、看了这部电影。
 
  听说张艺谋拍摄这部电影,曾遭到部分“爱国人士”的抨击,说他老是在揭中国人的疤。我却是不为然。在这部电影中,张艺谋并没有夸大其词,倒是很纪实,跟他所拍过的其它电影相比,这一部应该说是最“白描”的了,几乎看不到什么特别的艺术手法和任何粉饰。
 
  作为一个仅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山区孩子,魏敏芝此前并没有上过什么演艺学校,她的表演是纯自然的,略显拘谨,但不失真实,充满着真情实感。她那憨厚、信守诺言,以及骨子里头的那一股拧劲、一根筋,让人感到十分可爱和倍受感动。“一个都不能少”,这并不能说明魏敏芝在思想上对农村儿童失学的现象有多重视,她起初只是为了钱,为了这一个月代课的报酬——五十元人民币,而信守诺言,努力完成高老师交给她“一定要看管好这二十八个孩子,‘一个也不能少’,不能再有人失学了”的任务。她只不过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在她的思想意识里还没有发育到形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穷不能穷教育”那样高的思想境界。
 
  类似这一类贫穷落后的山村教育条件恶劣、儿童普遍失学的现象一经报道,便会引起社会一阵风的反响,这时候,政府便会出面(或者站在后面观风)动员发动社会各届热心人士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慷慨解囊,捐资助学。这种一阵风式的捐助活动确实也发挥了一阵子作用(还有医保这类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经常也可以从媒体上了解到类似的情况)。但事件的背后部是值得深思:
 
  其一,我们的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是何时才能得到完善,以满足群众的需要呢?每年从中央到地方都会召开教育工作会议来研究部署教育工作,然而又有多少具具体体的措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呢?“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真是让人心酸!中国古代传统的私塾教育方式并没有得到传承,而西方现代教育模式又学得不像样,总之一句话“不洋不中”、“四不象”!所以教育就太重要了。現在教育跟古時候是完全相違背,現在人說得很好,「以人為本」,但是教育沒有以人為本,教育以人為本那才好。人要自私自利,那也是他為本,諺語所謂的「人不自私,天誅地滅」。
  其二,在中国社会传统中,我们总是习惯用道德来代替制度,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弥补制度的缺失和不足,其关键是在“人”的因素。《荀子. 君道篇第十二》云:“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所以,中國人重視人,有人才有法,沒有人,法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举个例子吧,比如说2008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各级政府就纷纷发动捐款了,这本来是件好事啊!可是在一些地方政府却把捐款当成政绩来搞攀比,这就变味了,很畸形的现象!另外,又出现了一些让人痛心的事情。大家可能会从媒体上、网络上看到——又出问题了,对各地捐赠来的款项,一些灾区干部竟乘机贪污捞钱!这又害了个别贪心的干部不是?这说明还是出了问题!
 
  扯远了,回头再说这部电影。魏敏芝因为演了这部戏而改变了命运,她出国留学,并嫁了华裔,成了名人。魏敏感芝实在太幸运了!她有幸遇上了张艺谋,遇上张艺谋的女孩子十个有九个是幸运的。然而,幸运的仅仅是极少数的几个“魏敏芝”,目前,全国又还有多少象生活在象水泉村一样的贫穷的农家孩子在渴望上学、渴望知识,渴望改变命运呢?
 看完这部电影,有的人说:“中国这么大,少一个算得了什么!”这话听起来多少有点不负责任的态度,但也有负气的语调在内。中国的事情向来就不容易,家大国大人口多,要想办一件什么事,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想面面俱到,确实难啊!曾经听过近乎笑话一件事:某地区有个副市长向他的上级市长汇报有关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如何重要,希望把它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市长笑笑说,“大中专生的就业都考虑不过来,哪能考虑到这些断腿少胳膊的人的就业呢?”副市长听了很生气,就说他的上司不负责制。这可是一句大白话,有这种想法也无可厚非。但看出自谁之口,市长说这话,就不妥了。我们平头百姓说这话,可以理解!然而,无论如何,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肯定还是要遭到那些所谓的“爱国人士”的大力批判的。
  “中国这么大,少一个算得了什么?”我认可这个观点。所以教育就太重要了。現在教育跟古時候是完全相違背,現在人說得很好,「以人為本」,但是教育沒有以人為本,教育以人為本那才好。人要自私自利,那也是他為本,諺語所謂的「人不自私,天誅地滅」。

一个都不能少影评

日前,看了CCTV的《小崔说事》有关采访电影《一个都有不能少》主演魏敏芝的节目,引发了兴趣,便上网搜索、看了这部电影。
 
  听说张艺谋拍摄这部电影,曾遭到部分“爱国人士”的抨击,说他老是在揭中国人的疤。我却是不为然。在这部电影中,张艺谋并没有夸大其词,倒是很纪实,跟他所拍过的其它电影相比,这一部应该说是最“白描”的了,几乎看不到什么特别的艺术手法和任何粉饰。
 
  作为一个仅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山区孩子,魏敏芝此前并没有上过什么演艺学校,她的表演是纯自然的,略显拘谨,但不失真实,充满着真情实感。她那憨厚、信守诺言,以及骨子里头的那一股拧劲、一根筋,让人感到十分可爱和倍受感动。“一个都不能少”,这并不能说明魏敏芝在思想上对农村儿童失学的现象有多重视,她起初只是为了钱,为了这一个月代课的报酬——五十元人民币,而信守诺言,努力完成高老师交给她“一定要看管好这二十八个孩子,‘一个也不能少’,不能再有人失学了”的任务。她只不过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在她的思想意识里还没有发育到形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穷不能穷教育”那样高的思想境界。
 
  类似这一类贫穷落后的山村教育条件恶劣、儿童普遍失学的现象一经报道,便会引起社会一阵风的反响,这时候,政府便会出面(或者站在后面观风)动员发动社会各届热心人士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慷慨解囊,捐资助学。这种一阵风式的捐助活动确实也发挥了一阵子作用(还有医保这类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经常也可以从媒体上了解到类似的情况)。但事件的背后部是值得深思:
 
  其一,我们的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是何时才能得到完善,以满足群众的需要呢?每年从中央到地方都会召开教育工作会议来研究部署教育工作,然而又有多少具具体体的措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呢?“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真是让人心酸!中国古代传统的私塾教育方式并没有得到传承,而西方现代教育模式又学得不像样,总之一句话“不洋不中”、“四不象”!所以教育就太重要了。現在教育跟古時候是完全相違背,現在人說得很好,「以人為本」,但是教育沒有以人為本,教育以人為本那才好。人要自私自利,那也是他為本,諺語所謂的「人不自私,天誅地滅」。
  其二,在中国社会传统中,我们总是习惯用道德来代替制度,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弥补制度的缺失和不足,其关键是在“人”的因素。《荀子. 君道篇第十二》云:“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所以,中國人重視人,有人才有法,沒有人,法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举个例子吧,比如说2008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各级政府就纷纷发动捐款了,这本来是件好事啊!可是在一些地方政府却把捐款当成政绩来搞攀比,这就变味了,很畸形的现象!另外,又出现了一些让人痛心的事情。大家可能会从媒体上、网络上看到——又出问题了,对各地捐赠来的款项,一些灾区干部竟乘机贪污捞钱!这又害了个别贪心的干部不是?这说明还是出了问题!
 
  扯远了,回头再说这部电影。魏敏芝因为演了这部戏而改变了命运,她出国留学,并嫁了华裔,成了名人。魏敏感芝实在太幸运了!她有幸遇上了张艺谋,遇上张艺谋的女孩子十个有九个是幸运的。然而,幸运的仅仅是极少数的几个“魏敏芝”,目前,全国又还有多少象生活在象水泉村一样的贫穷的农家孩子在渴望上学、渴望知识,渴望改变命运呢?
 看完这部电影,有的人说:“中国这么大,少一个算得了什么!”这话听起来多少有点不负责任的态度,但也有负气的语调在内。中国的事情向来就不容易,家大国大人口多,要想办一件什么事,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想面面俱到,确实难啊!曾经听过近乎笑话一件事:某地区有个副市长向他的上级市长汇报有关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如何重要,希望把它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市长笑笑说,“大中专生的就业都考虑不过来,哪能考虑到这些断腿少胳膊的人的就业呢?”副市长听了很生气,就说他的上司不负责制。这可是一句大白话,有这种想法也无可厚非。但看出自谁之口,市长说这话,就不妥了。我们平头百姓说这话,可以理解!然而,无论如何,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肯定还是要遭到那些所谓的“爱国人士”的大力批判的。
  “中国这么大,少一个算得了什么?”我认可这个观点。所以教育就太重要了。現在教育跟古時候是完全相違背,現在人說得很好,「以人為本」,但是教育沒有以人為本,教育以人為本那才好。人要自私自利,那也是他為本,諺語所謂的「人不自私,天誅地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