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剧 » 国产剧 » 马大帅第二部

  • 马大帅第二部

    马大帅第二部30集全/已完结

    年份:2005 类型:国产剧

    主演:赵本山,范伟

    导演:赵本山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剧情简介

《马大帅2》依然延续了之前《马大帅1》的喜剧风格,不同的是,《马大帅2》中的矛盾冲突更加复杂,人物之间的碰撞也更多。第二部分以“办学”为主线,故事自然发生、发展。这个结果自然要归功于马大帅的学校。马主任向本报记者描述了这场戏。

(一)

2017年某个晚上,躺在床上突然想起来这部剧,开始刷。

每晚9点多开始,一直刷到2018下半年。马大帅1/2/3反复重播。

为什么这看起来有点“粗制滥造”的破电视剧吸引我?

有一天,公司开会,和几个同事聊起来,说东北衰落吧啦吧啦,大家都是北方人,顺便回忆了小时候,似乎很久远了。

上午11点,会议结束,同事说:在东北,这时间点儿就要大棒骨店吃午饭了。

咯噔一下,我的心莫名被电击,一个念头闪现:为什么不可以现在去吃大棒骨呢?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来深圳的前5年吧,吃不习惯,喝不习惯,气候也不习惯。

慢慢习惯后,我似乎已经养成了大城市生活该有的样子。

然而,我却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失落。

无数个夜晚,我憧憬着华北或东北大地,某个城镇餐馆里点根大棒骨,一份凉拌菜,一个大馒头;

想喝羊汤喝羊汤,想吃炉包吃炉包,想吃手擀面吃手擀面。

老汤拉面大馅饺子炸里脊炖豆角哪怕煎饼果子摊……

甚至有时候,我都会怀念炒个土豆丝吃一碗米饭的小饭店。

城市更新和租金高昂这些原因,在深圳,这种店只在农民村还有,但那也是属于南方人的“湘赣人家”。

无论是黄记煌、九毛九、西贝、潮汕大排档、海底捞、绿茶都无法让俺高兴。

唯独看到《马大帅》里,镜头闪过一家“XX熟食店”,暂停百度地图看了一下,在开原,快二十年了,现在还在,一刹那,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恨不得立刻飞回去吃。


(二)

《马大帅》不同于东北题材的影视作品喜欢聚焦“下岗工人”,他讲的是农民进城生存。

在讨论下岗职工再就业这个问题上,很多作品使用反衬或者对比来刻画:混的好的人,下岗后创业发财了;然而那些老实巴交的技术工人,郁郁不得志。

然而马大帅不是,他聚焦在:进城的农民(大龄),到底能不能在城市(城镇)中活下去?

2003年左右的东北县城,到底能做什么,范德彪和马大帅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厨师、保安、哭丧、陪练、护工、婚托、医托、导游、灌气、算卦(解梦)、蹬三轮、搬运、跟踪、捡垃圾等都是留给进城的农村人的工作。

时隔16年,即使今天我们提出同样的问题:进城的马大帅和范德彪能干什么?

无非就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再加上送快递、送外卖、办贷款、做微商等,他们面临的问题还是一样:

“无法被保障的生活,无处找寻的尊严,难以掩饰的时代落差”

虽然第三部大结局是马大帅最终和老婆玉芬回到了农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但真正的大结局,似乎应该是年三十晚上,马大帅孤身一人,在被推倒的旧房子里,支起炉灶煮饺子,拿起啤酒抿上一口,猛地回头,玉芬站在不远处。

作为因矿产资源、重工业支柱和计划经济而热火朝天的东三省,如今静悄悄,只有远离了她的孩子们还经常提起她,怀念她。

怀念曾经的生活方式,追忆过往的人情世故。

但漂泊在外的人却不愿意再建设她,因为她也不曾保障过她的乡亲们。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接受得了世俗的嘲笑,或许我会放弃异地的工作,回家乡送送外卖。

快乐的人生,不能嫌弃寒酸二字。


(三)

范德彪这个角色,因为三方面原因,成为了热门的角色:

1、范伟的精彩饰演

2、精彩的人物设定(台词、形体动作、人物经历)

3、概括性

无论当年还是现在,人们一看到范德彪出场,脑子里很容易联想到——对,这就是东北人。

所以我们都爱他。

范德彪是一个温情的人,他没有文化,但是感情这条线索却刻画最重。

不过从剧情来说,范德彪又是全剧最大的矛盾点,换句话,他就是一个大纠结。

从西装革履办企业,到蹬三轮灌气。

开解梦馆不成,准备自杀。

凡此种种,也不能完全就说乐呵乐呵得了吧?

留着板寸的德彪,看起来分寸感极强,但是他又是最没分寸。

把灯泡吞进嘴里?

闲的蛋疼去跟姐夫说要当常务副校长吗?

弹幕里最常评价他的一句话是,小孩子气。

是吗?对吗?

外出上大学,再到来深圳工作,一直到今天,我离开家乡小城快10年了。

但我时时想念,做梦都想在家乡生活,骑着自行车就能去上班,会心情愉悦吧!

坐地铁时常让我喘不上气。

每次回家小住,我一定要围了小城转上几圈,看看日常上下班的,接小孩上下学的,他们一定都比我幸福,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家乡生活着。

他们可能不如我那么了解互联网思维区块链和大湾区规划,但是他们在熟悉的地方生活,维持生计,花很少的钱。攒点钱后和家人每两年旅游一次。

我很羡慕他们,但不知道如何回到家乡,以何种方式,要多大的勇气。

在范德彪的眼中,我的问题,用彪哥结结巴巴地口气说就是:咔咔地就…就解决了。年…年轻人,不怕失…失败,大…大不了从头再来!

我猜如果我回老家生活,一定会遇到彪哥这样的人,他们一辈子最远也只能在自己的家乡。

但是自己的家乡,就是他们最好的地方。


(四)

在中国制造崛起并风靡世界的话题讨论中,有一个叫做“够用”的说法。

说中国人生产的很多东西,并不是最好的,但是确实最符合“够用”理论的,比如一次性打火机。

批发价2毛,商店卖一块。但是最简易的一次性打火机都有十几个零件。

而一个美国产的高级打火机,却要100美元甚至不止。

中国商人尤其是温州商人懂得够用就好和成本控制这个道理。

第三部中,马大帅用四万块钱在开原市区买了一栋破旧民房,一家人就在这住着。

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农村人,马大帅一天三顿基本就是炖酸菜,炖豆腐,炖酸菜豆腐。

第三部中的范德彪,心性大变,一改张扬姿态,租住在刘姐的家中,常年以麻花配酸奶,泡面为主食,屈居于科研机构潜心解梦。

然而即便是马大帅的破民房,租住在刘姐家的一个单间里,都充满着温情温情脉脉,里面有爱情,有亲情,有友情。总的来说,感情距离很近,苦日子,却暖人心。

然而每个人都有欲望,马大帅想建设老家,开发马家堡子旅游业;德彪想做大做强解梦馆,还想娶了刘姐;刚子投资美容院,也想去南方发一笔财;刘大脑袋一直想找小蜜,跟踪妻子想抓把柄……

简单不复杂的人物关系,每一场戏都是在马路上、广场上、商店里真实拍摄,兴致起来的赵本山和范伟,甚至会即兴battle一番,留下了经典的画面。

这部现实主义剧作最大的特点尽显无疑,那便是:

“他恰恰就属于这个年代,没有预见,也没有回忆往昔。

他紧紧抓住了当下,白描式地展现了2000年左右东北小城市该有的社会风貌,没有夸张,也没有回避。

他是时代的纪录片,正因为他忠实地记录了时代,所以他跨越了时代,流传到今天,依然温暖人心。

他毫不掩饰地揭露了社会现实,不避讳穷人的缺点,也没有凸显财富的魔力。

有一种力量使这部剧始终未偏离他的质朴面目,回忆往昔,正如剧中模样。

虽然他是一部喜剧,确是时代最好的主旋律。

因为他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