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爱情片 » 断背山

  • 断背山

    断背山更新2

    年份:2005 类型:爱情片 剧情,爱情,同性,家庭

    主演:希斯·莱杰,杰克·吉伦哈尔,米歇尔·威廉姆斯,安妮·海瑟薇,凯特·玛拉,兰迪·奎德,琳达·卡德里尼,安娜·法瑞丝,格拉汉姆·贝克尔,斯科特·迈克尔·坎贝尔,大卫·哈伯,罗伯塔·马克斯韦尔,皮特·麦克罗比,夏恩·希尔,布鲁克琳·普劳克斯,杰克·丘奇

    导演:李安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二零云2

二零云1

剧情简介

美国怀俄明州的西部,沉默寡言的农夫恩尼斯(希斯?莱杰饰)和热情开朗的牛仔杰克(杰克?吉伦希尔饰)一道被派到山上牧羊,那里人迹罕至,他们只有与羊群为伴,生活单调无味。一个天寒地冻的夜晚,在酒精与荷尔蒙的作用下,他们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也就此他们在断背山上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季节性放牧结束,迫于世俗压力,杰克和恩尼斯不舍地与对方分离并各自结婚生子。恩尼斯迎娶了自幼相识的阿尔玛,并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杰克到了德州,在妻子露琳家族的扶植下事业顺利,还有了个儿子。虽然彼此真心相应,他们只能每年定期约会。一边知情的阿尔玛痛苦无比,而他们又无法满足一年只有几天的团聚。这时意外发生……杜拉斯说,“写作是自杀,是包围在身边无尽的黑暗。”
买了张电影卡,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过档的老片子,以胶片的形式再次出现,这一周,是《断背山》。说实话,影像效果没有我当年的参赛版高清DVD好,但是黑漆漆的电影院独有吞噬时间的隧道,让人深陷其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一见钟情,因性而爱,因为贫穷,因为权力,因为孤独,因为边缘,因为虚荣,因为仇恨,因为美色,因为新鲜感,因为父母之命,因为要给孩子找个爹,因为得有个人分担生活成本,一起付一张电费账单,甚至是因为斯德哥尔摩困境。因为什么原因产生爱情其实并不重要,爱情是进入之后的无法抽离,爱情是沦陷之后的无法自拔,爱情不是一种选择,爱情是不能选择,无法舍弃,挥之不去……爱情是明明握得生疼却无法挣开的手,爱情是呕出灵魂都无法拔除的毒。
Jack 和Ennis,是被这个男权社会边缘化的两个人,同样因为暴戾的父权,褫夺了他们作为一个男人或者社会角色,或者爱情角色的自信。Ennis佝偻的背,紧抿的嘴唇,永远插在衣兜里的一只手。Jack撒尿的曲线,沉溺于被征服的奴性,强势的妻子和岳丈,以及自暴自弃的放纵。
只有断背山的爱情是他们逃出囚笼的桃花源。他们产生爱情需求的世情根源之低下迫切,接近于一种生存需要。这爱情的现实功用是如此强大,而非主流社会人群茶余饭后,可有可无的精神嬉戏。正因为如此,这爱情显得这般劣质而又粗砺,却触底到大多数人都无法到达的深处。
路太宽,进入的深度反而有限。
少时因为《呕吐》爱上黄碧云,爱上孱弱、孤独、倔强、求而不得的叶细细。读过东野圭吾笔下嫌疑犯X那呕出灵魂的哭泣,也见识过村上春树《呕吐 1979》里那个专门跟朋友妻子睡觉的男人……还有躯体下得山来,灵魂却一生留在断背山上的Ennis,在Jack望着后视镜远去之后,独自躲在墙角的阴影里,痛得用呕吐来释放眼泪。
我偏爱用消化系统来爱的人。
三四岁的时候,每当远归的爸爸问我,想爸爸了吗?我说,想。哪儿想?我仔细想了想,觉得肚子是全身上下最重要的地方,便腆起小肚子拍一拍说,这里想。
断背山真是一个很完美的电影,边缘题材中的主流,贴合的时代和地域背景,硬净粗砺中潜藏细腻深邃的原著语境,微妙精准的细节,恰到好处的深度,中庸儒雅的导演视角,饱满而又压抑的情绪,灵魂附体的表演,直接爽脆的摄影调性,天空中总是有大片云朵在迁徙,以及谷斯塔沃·桑托拉拉的配乐,淡扫吉他闲拨弦。
最伤感的是那些排除在这段爱情之外的元素,被掏空内脏的羊,抱着孩子饮泣的阿尔玛,流泪的女招待,以及用强势来掩藏空虚的露瑞,还有Ennis最重视的家庭和孩子,Jack母亲默默撑开的纸袋,他们走后重归寂寞的断背山。所有的一切,被背叛,被牺牲,被秘而不宣,挂着非常饱满的,滞重的,压抑的伤痕,见证和成全了这一段禁忌的爱情。所有麻木和空虚的脸之中,只有他们俩抓住了一点点鲜活的快乐和真实的爱情,谁又能舍得责备什么,生之艰险,辗转求欢。
也正是这些被伤害的人物,恰如其分地衡量出了这段爱情的分量。在有些感情里,有些人有些事注定被辜负,注定成为背景,注定成为天平那端的砝码,注定成为微不足道的配角。
所有人的感情、疑虑都是秘而不宣,极其压抑。正是这一张张被伤害的面孔,从侧面折射出了这爱情的理所当然却又无可奈何。惟其如此,才能把出轨衬托得如此真挚而无奈,也算是极致了。
所以,当Ennis和Jack光着身子从崖边纵身跳入湖水时,所有的情绪都敞亮了。爱情就是冗杂沉闷的人生中,短暂光亮。
书里最喜欢的一段便是:
“让Jack一直念念不忘却又茫然不解的,是那年夏天在断背山上埃尼斯给他的那个拥抱。当时他走到他身后,把他拉进怀里,充满了无言的、与性爱无关的喜悦。
这个慵懒的拥抱凝固为他们分离岁月中的甜蜜回忆,定格为他们艰难生活中的永恒一刻,朴实无华,由衷喜悦。即使后来,他意识到,埃尼斯不再因为他是杰克就与他深深相拥,这段回忆、这一刻仍然无法抹去。又或许,他是明白了他们之间不可能走得更远……无所谓了,都无所谓了。”
念念不忘却又茫然不解……人有时候就是被这样一点似是而非的情愫吊着。他不爱我,却又似乎有一点爱我。他爱我,却又似乎还不够。到底是怎样,仍然是秘而不宣。
最悲伤的结果是最后,Jack放弃了。他终于放弃了,但是他死了。
这个世上最深的爱情或许就是和自己灵魂的战争。比起Jack单纯直接的进攻,Ennis一次次的退,一次次的挡,一次次的老拳相向,才是这种压抑着灼烧的爱的神髓。内里熔岩滚烫,外表却如火山灰烬一般耗干了生命力。“I want to know how to quit you.” 这是Jack的台词,却是Ennis的写照。
他可以放肆地表达,他却只能隐忍着不说。
电影里最痛快的一幕,恐怕就是Ennis挑衅差点误撞他的卡车司机,却被痛扁一场,那种慢慢堕入黑暗的疼痛,如此直接的释放了他生命中三缄其口的痛苦和压力。
用疼痛来释放压力,是男同性恋电影最典型的要素。打架,本来就是专属于男人的前戏。
20年,一年一两次,驱车14个小时,跨越120英里而来的Jack无怨无悔的奔腾着情感,原地等候的Ennis,却在天人交战中煎熬着等待。爱情源于某种自私,即使是自私地折磨着别人,更折磨着自己,但就是有那种“你丫必须受着”的底气。
为了每年自如安排的几天假期,宁愿一辈子干着嚼蜡般没有前途的工作,为了守持情感上的洁癖,宁愿在死水的婚姻中将夜灯熄灭,将妻子翻转。为了什么,甚至连扎根在地上的房子都不要了,连女儿的婚礼都踌躇着是否参加。仿佛远离一切可能的幸福,才能赎清自己沉堕感情的罪,好坦然放纵在每年那几天的钓鱼季。避免去教堂,浸染在内心的地域火焰之中,他觉得自己是有罪的,但是他深爱这罪,所以尽力惩罚自己。
最后的最后,女儿说要结婚,Ennis招牌式的嗫嚅了几下,问了句,他爱你吗?女儿大概是惊讶吧,原来爸爸也懂得“爱”这个字眼。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最后,才能经由他人,间接承认这个早已存在的爱。
为什么非要等到一切成灰,才有勇气面对。为什么宁愿自我放逐,也不肯坦然拥抱幸福。
压抑的感情或者才能够持久,痛痛快快喝下去的快乐,待到五内俱伤呕吐出来那一点点被世人鄙弃的残渣,才是爱。
整个电影情绪的G点,就是呕吐。
仿佛要吃掉对方的深吻,仿佛把胃袋翻转过来,丢进洗衣机转上几百圈也洗不掉情感烙印的呕吐。
我偏爱用消化系统来爱的人。
爱如黑血一般呕出来。我仿佛纯洁如婴。

断背山影评

杜拉斯说,“写作是自杀,是包围在身边无尽的黑暗。”
买了张电影卡,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过档的老片子,以胶片的形式再次出现,这一周,是《断背山》。说实话,影像效果没有我当年的参赛版高清DVD好,但是黑漆漆的电影院独有吞噬时间的隧道,让人深陷其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一见钟情,因性而爱,因为贫穷,因为权力,因为孤独,因为边缘,因为虚荣,因为仇恨,因为美色,因为新鲜感,因为父母之命,因为要给孩子找个爹,因为得有个人分担生活成本,一起付一张电费账单,甚至是因为斯德哥尔摩困境。因为什么原因产生爱情其实并不重要,爱情是进入之后的无法抽离,爱情是沦陷之后的无法自拔,爱情不是一种选择,爱情是不能选择,无法舍弃,挥之不去……爱情是明明握得生疼却无法挣开的手,爱情是呕出灵魂都无法拔除的毒。
Jack 和Ennis,是被这个男权社会边缘化的两个人,同样因为暴戾的父权,褫夺了他们作为一个男人或者社会角色,或者爱情角色的自信。Ennis佝偻的背,紧抿的嘴唇,永远插在衣兜里的一只手。Jack撒尿的曲线,沉溺于被征服的奴性,强势的妻子和岳丈,以及自暴自弃的放纵。
只有断背山的爱情是他们逃出囚笼的桃花源。他们产生爱情需求的世情根源之低下迫切,接近于一种生存需要。这爱情的现实功用是如此强大,而非主流社会人群茶余饭后,可有可无的精神嬉戏。正因为如此,这爱情显得这般劣质而又粗砺,却触底到大多数人都无法到达的深处。
路太宽,进入的深度反而有限。
少时因为《呕吐》爱上黄碧云,爱上孱弱、孤独、倔强、求而不得的叶细细。读过东野圭吾笔下嫌疑犯X那呕出灵魂的哭泣,也见识过村上春树《呕吐 1979》里那个专门跟朋友妻子睡觉的男人……还有躯体下得山来,灵魂却一生留在断背山上的Ennis,在Jack望着后视镜远去之后,独自躲在墙角的阴影里,痛得用呕吐来释放眼泪。
我偏爱用消化系统来爱的人。
三四岁的时候,每当远归的爸爸问我,想爸爸了吗?我说,想。哪儿想?我仔细想了想,觉得肚子是全身上下最重要的地方,便腆起小肚子拍一拍说,这里想。
断背山真是一个很完美的电影,边缘题材中的主流,贴合的时代和地域背景,硬净粗砺中潜藏细腻深邃的原著语境,微妙精准的细节,恰到好处的深度,中庸儒雅的导演视角,饱满而又压抑的情绪,灵魂附体的表演,直接爽脆的摄影调性,天空中总是有大片云朵在迁徙,以及谷斯塔沃·桑托拉拉的配乐,淡扫吉他闲拨弦。
最伤感的是那些排除在这段爱情之外的元素,被掏空内脏的羊,抱着孩子饮泣的阿尔玛,流泪的女招待,以及用强势来掩藏空虚的露瑞,还有Ennis最重视的家庭和孩子,Jack母亲默默撑开的纸袋,他们走后重归寂寞的断背山。所有的一切,被背叛,被牺牲,被秘而不宣,挂着非常饱满的,滞重的,压抑的伤痕,见证和成全了这一段禁忌的爱情。所有麻木和空虚的脸之中,只有他们俩抓住了一点点鲜活的快乐和真实的爱情,谁又能舍得责备什么,生之艰险,辗转求欢。
也正是这些被伤害的人物,恰如其分地衡量出了这段爱情的分量。在有些感情里,有些人有些事注定被辜负,注定成为背景,注定成为天平那端的砝码,注定成为微不足道的配角。
所有人的感情、疑虑都是秘而不宣,极其压抑。正是这一张张被伤害的面孔,从侧面折射出了这爱情的理所当然却又无可奈何。惟其如此,才能把出轨衬托得如此真挚而无奈,也算是极致了。
所以,当Ennis和Jack光着身子从崖边纵身跳入湖水时,所有的情绪都敞亮了。爱情就是冗杂沉闷的人生中,短暂光亮。
书里最喜欢的一段便是:
“让Jack一直念念不忘却又茫然不解的,是那年夏天在断背山上埃尼斯给他的那个拥抱。当时他走到他身后,把他拉进怀里,充满了无言的、与性爱无关的喜悦。
这个慵懒的拥抱凝固为他们分离岁月中的甜蜜回忆,定格为他们艰难生活中的永恒一刻,朴实无华,由衷喜悦。即使后来,他意识到,埃尼斯不再因为他是杰克就与他深深相拥,这段回忆、这一刻仍然无法抹去。又或许,他是明白了他们之间不可能走得更远……无所谓了,都无所谓了。”
念念不忘却又茫然不解……人有时候就是被这样一点似是而非的情愫吊着。他不爱我,却又似乎有一点爱我。他爱我,却又似乎还不够。到底是怎样,仍然是秘而不宣。
最悲伤的结果是最后,Jack放弃了。他终于放弃了,但是他死了。
这个世上最深的爱情或许就是和自己灵魂的战争。比起Jack单纯直接的进攻,Ennis一次次的退,一次次的挡,一次次的老拳相向,才是这种压抑着灼烧的爱的神髓。内里熔岩滚烫,外表却如火山灰烬一般耗干了生命力。“I want to know how to quit you.” 这是Jack的台词,却是Ennis的写照。
他可以放肆地表达,他却只能隐忍着不说。
电影里最痛快的一幕,恐怕就是Ennis挑衅差点误撞他的卡车司机,却被痛扁一场,那种慢慢堕入黑暗的疼痛,如此直接的释放了他生命中三缄其口的痛苦和压力。
用疼痛来释放压力,是男同性恋电影最典型的要素。打架,本来就是专属于男人的前戏。
20年,一年一两次,驱车14个小时,跨越120英里而来的Jack无怨无悔的奔腾着情感,原地等候的Ennis,却在天人交战中煎熬着等待。爱情源于某种自私,即使是自私地折磨着别人,更折磨着自己,但就是有那种“你丫必须受着”的底气。
为了每年自如安排的几天假期,宁愿一辈子干着嚼蜡般没有前途的工作,为了守持情感上的洁癖,宁愿在死水的婚姻中将夜灯熄灭,将妻子翻转。为了什么,甚至连扎根在地上的房子都不要了,连女儿的婚礼都踌躇着是否参加。仿佛远离一切可能的幸福,才能赎清自己沉堕感情的罪,好坦然放纵在每年那几天的钓鱼季。避免去教堂,浸染在内心的地域火焰之中,他觉得自己是有罪的,但是他深爱这罪,所以尽力惩罚自己。
最后的最后,女儿说要结婚,Ennis招牌式的嗫嚅了几下,问了句,他爱你吗?女儿大概是惊讶吧,原来爸爸也懂得“爱”这个字眼。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最后,才能经由他人,间接承认这个早已存在的爱。
为什么非要等到一切成灰,才有勇气面对。为什么宁愿自我放逐,也不肯坦然拥抱幸福。
压抑的感情或者才能够持久,痛痛快快喝下去的快乐,待到五内俱伤呕吐出来那一点点被世人鄙弃的残渣,才是爱。
整个电影情绪的G点,就是呕吐。
仿佛要吃掉对方的深吻,仿佛把胃袋翻转过来,丢进洗衣机转上几百圈也洗不掉情感烙印的呕吐。
我偏爱用消化系统来爱的人。
爱如黑血一般呕出来。我仿佛纯洁如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