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纪录片 » 盲国萨满

  • 盲国萨满

    盲国萨满HD

    年份:1981 类型:纪录片

    主演:内详

    导演:迈克尔·奥普茨

    地区:其它

    语言:其它

二零云1

剧情简介

盲人萨满是一部关于尼泊尔西北部偏远地区宗教治疗的神话史诗纪录片。为了记录当地宗教习俗的基本特征,这部影片被追踪了十八个多月。在宗教精神上,这一特点在北亚的西伯利亚地区和广袤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都有发现,与大内亚地区典型的萨满教传统中的各种形式的事物有关,仿佛一根线贯穿,可以相互交流。

1

看完这部4小时的巨著,我想,我们把这个后现代的理论倒过来:在历史之外,才能够见到人类的日常。1978年之后的一年半拍摄时间, 欧匹茨先生发现土著居民对日常感兴趣,其实我们也应该对日常感兴趣,不理解日常,你也就没有办法理解仪式。

如果你不理解今天的中国日常,你怎么样理解中学生的成年礼呢?不理解画面背景上的梯田与农耕,你怎么能够理解他们的生产方式呢?不理解他们数以千计养羊的畜牧业,你怎么能理解那奉献给鬼神和萨满的祭祀羊呢?不理解他们捕鱼的网,你怎么能理解做法时用网把病人家族给笼起来,防止鬼神袭击呢?那你一定也不可能了解他们的红白喜事。

打猎、捕鱼、农耕、田园牧歌、家庭活动、以货易货、丧葬仪式、集体劳作,只不过是他们仪式的前文本。

看看150分钟。递给自己的妻子以饭食,她的鼻子左边带着一个装饰,脖子上带着大串珠。说他们饭吃的是玉米粥,肉汤和干辣椒。辣椒揉碎放到粥里。玉米粥呈现出很稠的糊糊的样子,而且放在铜锅里盘子里。

接下来是耕田,他们用两头牛,那种犁和中国非常接近,可能要稍微简单一些。用根棍子在后面抽打着。这里说萨满其实比普通人还要辛苦,他们既要自己耕田,同时还要做法事。这是一种同情的理解。这里种的是土豆,女人总是负责撒种。这里最低的海拔也有2700米。他们还要种玉米,黑麦,荞麦,小米,大豆,芥菜,生长期约为6个月。冬小麦和冬黑麦需要10个月。(这里的风吹青草的景色简直是太棒了)

篝火跳绳仪式是庆祝未来的小萨满。大师非要说小孩将来会很出色并且长寿。他们要向生命的方向跳5圈,向死亡的方向跳4圈。在请铁匠打链条的过程中,他们说那个上面的贝壳是从孟加拉进口的,非常贵重。上面有9个。这是尼泊尔人的数理。

盛大的仪式经常在4月或10月举行,这个时候气候比较适宜,而迁徙的人们也回来了。这是一个极为艰苦的仪式。除了几小时不间断的跳大神以外,所有的师傅都陪着她。她要奋力把羊的舌头咬下来,然后砍去羊头吮吸着,再交给她的师傅,由她的师傅爬上生命之树,一起做着法事,跳着舞蹈。等到第2天她就要亲自爬上生命之树,独自挑战女巫,这一直要坚持着。所有的行为都跟原初的神话有关。

我们也千万不要忘记,原来满清占据的故宫,里面每天跳的大神,都是萨满仪式。我在故宫一百里看到,每天早上最北端的神武门打开,有个老妇人都要去坤宁宫做法,每天杀两只活猪祭献给神。还要跳大神,就和盲国一样。这种猪肉是不放任何佐料的,被称为祚肉,赏赐给大臣吃名为一种殊荣,但是却难以入口。但是连皇帝也要吃。

灶台就在东北角。三口大锅除了煮猪肉的两只锅以外,还有一个锅是蒸切糕用的。可以想象这个地方一定味道刺鼻。满族人入关以后,把坤宁宫的用途和格局彻底改变了,把皇后的寝宫变成了一个又脏又臭的祭祀场所。就像这片子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原始记忆。

而东南角是个插神杆(索罗杆子)的石座子。阎崇年说,当时只要是所有满族家庭都有这么一个东西。上面还有一个大锡斗,喂乌鸦。你想想这个片子你就懂了,那就是萨满曾经上去过的神树,片子里树上还放了这么一个东西,让萨满可以在上面跳舞,其实就是这个斗的原型。索罗杆子就是神杆,中国学者说什么都有,有的说是祭长矛,祭棒槌,挖人参的那个,还有说是祭天祭神。 看了这个片子你就懂了。

《后汉书.东夷列传》马韩人也跳大神:常以五月田竟祭鬼神,昼夜酒会,群聚歌舞,舞辄数十人相随,蹋地为节。十月农功毕,亦复如之。诸国邑各以一人主祭天神,号为"天君"。又立苏涂,建大木以悬铃鼓,事鬼神。

这些记载都是2000年以前的事儿了。

2

看4个小时的电影无疑也是一种体力考验。就像萨满一直在颤抖一样。第2部当中有一名萨满因为长时间的抖动而变得神经质起来,他无法停止颤抖。这告诉我们这个职业的危险。

只有大师在女萨满巫师临行前告诉了她,中草药的秘方。这么多天的盛大仪式,也让她累坏了。想到自己,我觉得能坚持下来真不容易。

第2次看了,我能够记住所有人的脸。还有在这个高山的城镇中,他们与男人女人的关系,与主顾的关系。在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分肉最能体现人际关系。 据《清会典事例》载,坤宁宫朝祭之神有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君;夕祭神有穆哩罕神、画象神、蒙古神。此外在各祭祀祷辞中呼唤的神还有22个称谓。

万字炕的西炕就是装神的,北炕睡老者,南炕睡年轻人。东北有三怪,窗户纸糊在窗户外,18岁姑娘叼着大烟袋,生个孩子房梁吊起来。

盲国萨满影评

1

看完这部4小时的巨著,我想,我们把这个后现代的理论倒过来:在历史之外,才能够见到人类的日常。1978年之后的一年半拍摄时间, 欧匹茨先生发现土著居民对日常感兴趣,其实我们也应该对日常感兴趣,不理解日常,你也就没有办法理解仪式。

如果你不理解今天的中国日常,你怎么样理解中学生的成年礼呢?不理解画面背景上的梯田与农耕,你怎么能够理解他们的生产方式呢?不理解他们数以千计养羊的畜牧业,你怎么能理解那奉献给鬼神和萨满的祭祀羊呢?不理解他们捕鱼的网,你怎么能理解做法时用网把病人家族给笼起来,防止鬼神袭击呢?那你一定也不可能了解他们的红白喜事。

打猎、捕鱼、农耕、田园牧歌、家庭活动、以货易货、丧葬仪式、集体劳作,只不过是他们仪式的前文本。

看看150分钟。递给自己的妻子以饭食,她的鼻子左边带着一个装饰,脖子上带着大串珠。说他们饭吃的是玉米粥,肉汤和干辣椒。辣椒揉碎放到粥里。玉米粥呈现出很稠的糊糊的样子,而且放在铜锅里盘子里。

接下来是耕田,他们用两头牛,那种犁和中国非常接近,可能要稍微简单一些。用根棍子在后面抽打着。这里说萨满其实比普通人还要辛苦,他们既要自己耕田,同时还要做法事。这是一种同情的理解。这里种的是土豆,女人总是负责撒种。这里最低的海拔也有2700米。他们还要种玉米,黑麦,荞麦,小米,大豆,芥菜,生长期约为6个月。冬小麦和冬黑麦需要10个月。(这里的风吹青草的景色简直是太棒了)

篝火跳绳仪式是庆祝未来的小萨满。大师非要说小孩将来会很出色并且长寿。他们要向生命的方向跳5圈,向死亡的方向跳4圈。在请铁匠打链条的过程中,他们说那个上面的贝壳是从孟加拉进口的,非常贵重。上面有9个。这是尼泊尔人的数理。

盛大的仪式经常在4月或10月举行,这个时候气候比较适宜,而迁徙的人们也回来了。这是一个极为艰苦的仪式。除了几小时不间断的跳大神以外,所有的师傅都陪着她。她要奋力把羊的舌头咬下来,然后砍去羊头吮吸着,再交给她的师傅,由她的师傅爬上生命之树,一起做着法事,跳着舞蹈。等到第2天她就要亲自爬上生命之树,独自挑战女巫,这一直要坚持着。所有的行为都跟原初的神话有关。

我们也千万不要忘记,原来满清占据的故宫,里面每天跳的大神,都是萨满仪式。我在故宫一百里看到,每天早上最北端的神武门打开,有个老妇人都要去坤宁宫做法,每天杀两只活猪祭献给神。还要跳大神,就和盲国一样。这种猪肉是不放任何佐料的,被称为祚肉,赏赐给大臣吃名为一种殊荣,但是却难以入口。但是连皇帝也要吃。

灶台就在东北角。三口大锅除了煮猪肉的两只锅以外,还有一个锅是蒸切糕用的。可以想象这个地方一定味道刺鼻。满族人入关以后,把坤宁宫的用途和格局彻底改变了,把皇后的寝宫变成了一个又脏又臭的祭祀场所。就像这片子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原始记忆。

而东南角是个插神杆(索罗杆子)的石座子。阎崇年说,当时只要是所有满族家庭都有这么一个东西。上面还有一个大锡斗,喂乌鸦。你想想这个片子你就懂了,那就是萨满曾经上去过的神树,片子里树上还放了这么一个东西,让萨满可以在上面跳舞,其实就是这个斗的原型。索罗杆子就是神杆,中国学者说什么都有,有的说是祭长矛,祭棒槌,挖人参的那个,还有说是祭天祭神。 看了这个片子你就懂了。

《后汉书.东夷列传》马韩人也跳大神:常以五月田竟祭鬼神,昼夜酒会,群聚歌舞,舞辄数十人相随,蹋地为节。十月农功毕,亦复如之。诸国邑各以一人主祭天神,号为"天君"。又立苏涂,建大木以悬铃鼓,事鬼神。

这些记载都是2000年以前的事儿了。

2

看4个小时的电影无疑也是一种体力考验。就像萨满一直在颤抖一样。第2部当中有一名萨满因为长时间的抖动而变得神经质起来,他无法停止颤抖。这告诉我们这个职业的危险。

只有大师在女萨满巫师临行前告诉了她,中草药的秘方。这么多天的盛大仪式,也让她累坏了。想到自己,我觉得能坚持下来真不容易。

第2次看了,我能够记住所有人的脸。还有在这个高山的城镇中,他们与男人女人的关系,与主顾的关系。在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分肉最能体现人际关系。 据《清会典事例》载,坤宁宫朝祭之神有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君;夕祭神有穆哩罕神、画象神、蒙古神。此外在各祭祀祷辞中呼唤的神还有22个称谓。

万字炕的西炕就是装神的,北炕睡老者,南炕睡年轻人。东北有三怪,窗户纸糊在窗户外,18岁姑娘叼着大烟袋,生个孩子房梁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