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纪录片 » 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二零云2

二零云1

剧情简介

导演关本良、姜秀琼追随李屏宾的足迹,走访日本、法国、挪威等地,除了忠实记录李屏宾的工作状态,平时隐身在摄影机后的大师也首度在镜头前,畅谈自己的学习、成长、手法与哲学。开场之前见到李屏宾本人来介绍了。尽管他因为交通问题迟到,但是想在他昨天刚从美国飞来香港,也可以体谅的吧。我想说说我觉得有启发的地方。开头的时候我见到了很大的摄影机器,不能不说这部电影?纪录片?的确将我再一次浸入最近我居然开始挣扎的问题了。如果不是最近去戏院看的电影有点多,都不会再一次引发自己思考,film & tv school是不是我另一种选择。虽然我很享受画画,爱,快感,这是一定的,最直接的,没有说谎的直白。但是,为什么我看到电影的开头,在红色的布后面,透过午后的阳光,摄影机随车子的移动慢慢地,大镜头伸进来布里面来,慢慢地,整个进入了片场。是一种不能抑制的冲动,在我身体内开始产生涌动。这,为什么?于是,整部片,我都被关于我自己最近这个重选择的矛盾包围,不断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到底,答案是什么。经过开头的这冲动,随着我感觉有点晕眩地的镜头流逝,旁白讲出了一句:你将时间放在哪里,哪里就组成你的生命。在整场电影,我反反复复好多次回味了这句话。一是以防自己忘记,二是它真的讲得太好了。于我,以防自己忘记的是,在我当下以及以后的时间里面,生命的成本是时间,我将时间放在哪里,是画画,还是摄影,那么,都会因为我投入的时间不同,而有不同的人生。这是我当下,将来都必须keep住慎重地思考的问题。二说他講得真好的是我自己刚刚经过的经历。试想如果,我没有清晰地认清自己的头脑,和去改变自己的理想,和去在实际中追求改变的勇气,或者,我會选择麻木、然后啊q式地安慰自己,等这里毕业了以后,还是“可以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的自我麻醉,然后继续让自己呆在那个不喜欢的地方,实现不了自己的地方4年,浪费自己的青春之后再去谈所谓的“实现理想也不迟啊”这样的屁话,我真觉得自己恶心。那不是自我安慰,那是自己精神、灵魂的屈服!!!错了,不只是我,还有中国。我走得有点晚,但是我庆幸我还不算很晚,能说:“幸好,还赶得上。”不想再在关于影评里太深入地讨论这个关于中国和逃离的问题,我想,之后我会有文章专门深入地自我剖析的。在说到李屏宾这个人的时候,电影里面的评论说他是一个nice的人。当然,戏院做开场介绍的工作人员也这么说。电影里面说,他是一个稳重的人,如果说杜可风是水手,那么他就是军人。站在那里你会决定稳定。我觉得我自己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人,性格是这样。当年你的榜样是这样子,到你做榜样的时候,你就要站得出来。这是我很有启示的一点,自己在自己的工作中要顶天立地。李屏宾是一个很重视家人的人,他说到,在国家文艺奖颁发的时候,太阳照常升起的那片沙漠雪景在拍,完了以后发现手机在几分钟之内有20多个未接来电,一下子就想到是不是自己八十的母亲有什么意外了,回电的时候发现全部都是代码,没有办法回。后来收到短信,说是通知得到国家文艺奖了。然后,我的心情也随着影片紧张的气氛,以为真的是她妈妈出事了,到了最后的一句点睛:“原来,比起荣誉,家人更加重要。”我就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影片里也有笔墨讲他和妈妈很好的感情的。他由于早年丧父,可能在那个不容易的年代成长,母亲就对于他的情感来说相当重要。他在电影里面自白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家却变得越来越远。”我相当同意。我中学开始就读寄宿学校,出去经历的东西也算在同龄人中算比较宽的。加上近年来自己越长越大,尤其是成年以后,有了很多方面独立的力量,就走得越来越多越来越远。但有时候,我也同意李屏宾在电影里面说: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可能我没有很多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和妻子、孩子在一起,但这些其实在我结婚之前就已经定好的了,我有我的事业和工作,如果我为了每天和家人在一起,而牺牲了我爱的事业,那么我会不快乐。可能我不能和家人在一起,也造成了他们的不快乐,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虽然关于这段的道理,是我一早就想清除想明白的问题。但是我都还是想在这里再说说我的感受。在这个问题上,我抱着和李屏宾完全相同的态度,去处理关于事业和家人的问题。是需要有牺牲的,我会觉得,对于我自己,或许因为聚少离多,家人的关系会更加亲密,在见面的时候感觉大家都更珍惜来之不易吧,感情反而是变得浓郁了。最后,很清醒地附加一个问题,就是李屏宾在电影里面提到的做电影,要对光很敏感。这点,在我在apa上了4节的lighting的认识以后,非常同意和理解他的说法。当然,他在里面说到,有的场景,几个大灯一打,原来的场景的气氛,质感,就全没了,光线是要抓住合适的,不是打的。——这是他的观点。另外,他说到光线是随演员的演出,而有生命的。镜头随着女演员靠在男演员的被上哭,空气里面的尘埃都泛起,丁达尔效应,仿佛都空气都悲-了起来。导演,需要多方面技术的基本功的啊!

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影评

开场之前见到李屏宾本人来介绍了。尽管他因为交通问题迟到,但是想在他昨天刚从美国飞来香港,也可以体谅的吧。我想说说我觉得有启发的地方。开头的时候我见到了很大的摄影机器,不能不说这部电影?纪录片?的确将我再一次浸入最近我居然开始挣扎的问题了。如果不是最近去戏院看的电影有点多,都不会再一次引发自己思考,film & tv school是不是我另一种选择。虽然我很享受画画,爱,快感,这是一定的,最直接的,没有说谎的直白。但是,为什么我看到电影的开头,在红色的布后面,透过午后的阳光,摄影机随车子的移动慢慢地,大镜头伸进来布里面来,慢慢地,整个进入了片场。是一种不能抑制的冲动,在我身体内开始产生涌动。这,为什么?于是,整部片,我都被关于我自己最近这个重选择的矛盾包围,不断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到底,答案是什么。经过开头的这冲动,随着我感觉有点晕眩地的镜头流逝,旁白讲出了一句:你将时间放在哪里,哪里就组成你的生命。在整场电影,我反反复复好多次回味了这句话。一是以防自己忘记,二是它真的讲得太好了。于我,以防自己忘记的是,在我当下以及以后的时间里面,生命的成本是时间,我将时间放在哪里,是画画,还是摄影,那么,都会因为我投入的时间不同,而有不同的人生。这是我当下,将来都必须keep住慎重地思考的问题。二说他講得真好的是我自己刚刚经过的经历。试想如果,我没有清晰地认清自己的头脑,和去改变自己的理想,和去在实际中追求改变的勇气,或者,我會选择麻木、然后啊q式地安慰自己,等这里毕业了以后,还是“可以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的自我麻醉,然后继续让自己呆在那个不喜欢的地方,实现不了自己的地方4年,浪费自己的青春之后再去谈所谓的“实现理想也不迟啊”这样的屁话,我真觉得自己恶心。那不是自我安慰,那是自己精神、灵魂的屈服!!!错了,不只是我,还有中国。我走得有点晚,但是我庆幸我还不算很晚,能说:“幸好,还赶得上。”不想再在关于影评里太深入地讨论这个关于中国和逃离的问题,我想,之后我会有文章专门深入地自我剖析的。在说到李屏宾这个人的时候,电影里面的评论说他是一个nice的人。当然,戏院做开场介绍的工作人员也这么说。电影里面说,他是一个稳重的人,如果说杜可风是水手,那么他就是军人。站在那里你会决定稳定。我觉得我自己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人,性格是这样。当年你的榜样是这样子,到你做榜样的时候,你就要站得出来。这是我很有启示的一点,自己在自己的工作中要顶天立地。李屏宾是一个很重视家人的人,他说到,在国家文艺奖颁发的时候,太阳照常升起的那片沙漠雪景在拍,完了以后发现手机在几分钟之内有20多个未接来电,一下子就想到是不是自己八十的母亲有什么意外了,回电的时候发现全部都是代码,没有办法回。后来收到短信,说是通知得到国家文艺奖了。然后,我的心情也随着影片紧张的气氛,以为真的是她妈妈出事了,到了最后的一句点睛:“原来,比起荣誉,家人更加重要。”我就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影片里也有笔墨讲他和妈妈很好的感情的。他由于早年丧父,可能在那个不容易的年代成长,母亲就对于他的情感来说相当重要。他在电影里面自白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家却变得越来越远。”我相当同意。我中学开始就读寄宿学校,出去经历的东西也算在同龄人中算比较宽的。加上近年来自己越长越大,尤其是成年以后,有了很多方面独立的力量,就走得越来越多越来越远。但有时候,我也同意李屏宾在电影里面说: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可能我没有很多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和妻子、孩子在一起,但这些其实在我结婚之前就已经定好的了,我有我的事业和工作,如果我为了每天和家人在一起,而牺牲了我爱的事业,那么我会不快乐。可能我不能和家人在一起,也造成了他们的不快乐,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虽然关于这段的道理,是我一早就想清除想明白的问题。但是我都还是想在这里再说说我的感受。在这个问题上,我抱着和李屏宾完全相同的态度,去处理关于事业和家人的问题。是需要有牺牲的,我会觉得,对于我自己,或许因为聚少离多,家人的关系会更加亲密,在见面的时候感觉大家都更珍惜来之不易吧,感情反而是变得浓郁了。最后,很清醒地附加一个问题,就是李屏宾在电影里面提到的做电影,要对光很敏感。这点,在我在apa上了4节的lighting的认识以后,非常同意和理解他的说法。当然,他在里面说到,有的场景,几个大灯一打,原来的场景的气氛,质感,就全没了,光线是要抓住合适的,不是打的。——这是他的观点。另外,他说到光线是随演员的演出,而有生命的。镜头随着女演员靠在男演员的被上哭,空气里面的尘埃都泛起,丁达尔效应,仿佛都空气都悲-了起来。导演,需要多方面技术的基本功的啊!